看过《水浒传》原著后,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:施老爷子不仅能写出“冰轮展出三千里 ,玉兔平吞四百州”(展通辗)这样优美的语句,同时也是个十足的细节控。
正是那一个个的细节描写,才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画面感,因此,水浒中描写的很多小事,都显得真实无比。
其实,仅仅拎出来武松砍头这件事,就能让人明白为何施耐庵会写得如此真实。
新手武松武松虽然打死了景阳冈的大虫,但他却未杀过人,因此,在砍头、杀人方面他还是个新手。
武松想通过法律途径为冤死的哥哥武大郎伸冤,奈何此路不通。于是,他就私设公堂,决定处决潘金莲和西门庆这对儿奸夫淫妇。
展开剩余78%武松第一个杀的人就是潘金莲。新手期的武松,杀人还没有那么干净利落。
他先是双脚踏住潘金莲的两条胳膊,划开她的胸膛,取出五脏六腑。最后才将已经身死的潘金莲的头颅割下,作者在此处用了“肐查一刀”这个极具画面感的词语。
随后,武松就前往狮子楼寻找西门庆。在一番打斗后,西门庆被武松从二楼踹下,跌到街上,摔了个半死,一动不动。此时,武松按住了他的脑袋,防止他乱动,然后一刀割下了他的头颅。
新手期的武松,两次斩首均在对方毫无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的,这也是最稳妥的斩首方式。
进阶武松武松在杀死潘金莲、西门庆后,被发配至孟州。此时的武松,已经有了杀人、砍头的经验,在这方面,他已经进阶了。
因为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,武松遭到张都监、蒋门神和张团练三人合伙陷害,不仅诬陷他偷盗,甚至在发配恩州的路上还不打算放过他,势必要取了他的性命。
武松在飞云浦面对四个要杀他的人,他快速地用拳脚处理了两个,然后再抢过刀。这里武松没有选择砍头,而是选择更稳妥的方式,先撂倒,再使用朴刀结束战斗。
武松重返张都监府时,先杀的是马夫,这里他选择的是“劈头揪住,手起刀落”。
武松杀丫鬟时,动作和杀马夫如出一辙“把女使髽角儿揪住 ,一刀杀了”。
武松进入鸳鸯楼后,先将蒋门神、张都监两人砍翻,然后推倒张团练,扑上去,一刀砍下他的头。
随后,又将挣扎起身的蒋门神踢倒,按住他,把他的头也给割了。
在处理跪地求饶的仆人时,武松仍选择的是“揪住头,砍掉了脑袋”。
进阶后的武松,杀戮的对象已经变成一些有反抗能力或有一定武力值的人,此时武松的杀人方式就变成了直接砍死对方或是“揪住”对方的头后实施斩首行为。
此时,武松选择的砍头难度系数变得更高了。
专家武松在经历过血溅鸳鸯楼后,武松的经验更加丰富了,此时的武松,在杀人、砍头方面已经升至了专家级。
夜晚,途经蜈蚣岭时,武松听到了一个道人在坟庵中调戏妇人,于是他就决定去制裁这个败坏风俗的“出家人”。
一开门就呵斥武松的道童,是成为专家后的武松杀戮的第一个对象。武松的手法也从侧面证明了,他的杀人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了。
武松大声喝到“先把这鸟道童祭刀”,话未落,“手起处,铮地一声响,道童的头落在一边,倒在地下”。
武松只一刀,就砍下了道童的脑袋,随后道童的身体才倒地。刀法不仅快,而且是又狠又准。
然后,武松就和飞天蜈蚣王道人打斗起来,原著如此描写:
那先生被武行者卖个破绽,让那先生两口剑砍将入来,被武行者转过身来,看得亲切 ,只一戒刀,那先生的头滚落在一边,尸首倒在石上。面对武艺不弱的王道人,武松并没有选择之前较为稳妥的方式——直接砍死或是先制服后斩首,而是选择了难度系数最高的直接斩首。
武松杀王道人的方式如同杀道童一般,只一刀,就把这位为害一方的飞天蜈蚣的脑袋给砍了下来。
最后武松的经历也是大多数人的经历,他没有经验做一件事时,选择的是最稳妥的方式。他有一定经验后,就开始选择难度系数更高的方式。
当武松成为专家级别的杀手时,他的斩首方式就变得更加凌厉、有效。
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熟能生巧”吗?
发布于:天津市